​我国沿海渔港消防设备设施的配置及使用情况、方案
时间:2025/8/22 浏览:1292

我国是世界海洋渔业大国,2022年全国海水产品产量达3 459.53万t,海洋渔船数20.67万艘,沿海渔港1 154座。渔业隶属于高风险产业,近年来渔船火灾事故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统计,1994—2015年,承保的渔船共发生火灾2 329艘,其中,造成渔船全损事故有268艘,部分损失有2 061艘,渔船火灾已经成为影响渔业船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渔港港池内渔船停靠紧凑,且存在渔船船体传热速度快、火势蔓延速度快、救援疏散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给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


目前有关学者在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研究方面主要针对陆地上的建筑物和海上的设施,如商业建筑、机场航站楼、体育馆、会展类建筑、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大型博览建筑、海上平台、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而对处于海陆交接的港口、码头有关消防安全设施的研究却比较少。


鉴于此,为系统提出我国沿海渔港消防设施设备配备方案,本研究在现状调研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渔港的消防设施设备配备方案,并对加强渔港消防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渔港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及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沿海渔港消防设施设备配备现状


根据《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共有1 154座沿海渔港,其中,中心渔港73座、一级渔港95座、二级渔港222座、三级及以下渔港共764座。根据2021年全国沿海渔港及避风锚地基础统计数据,沿海渔港陆上消防设施、海上消防设施配备率见图1和图2,有78%的中心渔港配备有消防栓、灭火器等陆上消防救援设备,仅有19.2%的中心渔港配备有消防船、消防艇等水上救援设备;有62.1%的一级渔港配备有陆上消防救援设备,仅有5.3%的一级渔港配备有水上救援设备;有56.3%的二级渔港配备有陆上消防救援设备,仅有3个二级渔港配备有消防船;三级及以下渔港的消防设施配备率仅达到41.2%。中心渔港与一级、二级、三级渔港相比,消防设施设备配备较为齐全,但消防船、消防艇等水上消防设备配备比例还是较低。以广东省为例,目前现有沿海渔港102座,其中,中心渔港12座、一级渔港16座、二级渔港27座、三级及以下渔港57座,配备有辅助消防船47艘(主要是供水船临时兼用),分布在18座渔港;消防泵216台,分布在72座渔港;消防栓155个,分布在26座渔港;尚有59座渔港未配备消防设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灭火器放置处所和配置数量不符合要求。手提式灭火器在渔船不同地点的配备数量是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失火时船员可在起火地点附近立即获取灭火器实施灭火,并满足灭火所需的基本药剂数量《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17版)对不同的船长的渔船配置手提式灭火器的数量有明确规定,包括起居处所、服务处控制站、机器处所等船舶航行关键场所,均应按船长不同按规定实施配置,其中至少有1具应存放在该处所的入口附近。抽查中发现渔船上灭火器配置数量不足的情况较普遍;所抽查的187艘渔船中,有120艘渔船的灭火器配置数量不符合要求,占所抽查全部渔船的64.2%,其中有16艘渔船缺少数量达到2具或以上。


《规则》还规定,灭火器的放置环境不应有碍使用人员的正常取用,不应有杂物堆积的情况发生,灭火器的存放架不应锁死。抽查中发现,手提式灭火器在船上的放置环境较差,有将灭火器采用捆绑的方式对灭火器进行固定,有将灭火器完全放置在带有锁扣的箱子里,也有将灭火器存至无法正常取用的地方。


二是无证产品上船较为普遍。抽查发现,目前大多渔船上的手提式灭火器均属于“无证上船”,在抽查的全部187艘渔船中,有131艘渔船配置的灭火器为未经认可产品,“无证”产品占比达70%。有些灭火器规格型号虽经渔船检验机构认可,但产品批次并非认可批次。抽查中还发现许多产品铭牌脱落或破损导致无法识别灭火器基本信息的手提式灭火器,一旦出现由于灭火器失灵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就很难进行责任追溯。


三是未按规定进行年度检验。《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17版)规定,渔船配置的灭火器应当每年检修1次。检查中发现,无年检信息灭火器个数达216具,超过抽查总数的20%。由于灭火器筒体属于压力容器,筒体的锈蚀程度直接影响到其机械强度,而根据陆用标准《GA 95-2007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6.3条规定,灭火器检修时需要进行水压试验。检查中提(压)把及保险装置的锈蚀情况较为常见,锈蚀严重的灭火器均无检修证明;该部位的锈蚀容易导致灭火器喷射时,保险解脱力和开启力变大,造成保险装置“卡死”,无法拉出保险装置或者是无法按下压把。一些灭火器的保险装置和铅封缺失,许多灭火器压力指示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即欠压状态。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还是灭火器在经过使用或者误触发以后没有进行及时检修及充装,导致灭火器处于失效状态。


四是灭火器药剂的充装量不足。《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17版)法规中对于手提式灭火器的充装量定义如下:“手提式液体灭火器的容量应不大于13.5L,且不小于9L,其他灭火器的灭火性能应至少与9L液体灭火器相当”,而“与9L液体灭火器相当”的规定也在《CCS船舶消防指南》(1999版)规范中进行了解释,即9L手持式液体灭火器的灭火性能相当于5kg手持式干粉灭火器,也相当于5kg手持式CO2灭火器。


渔船上所配备的灭火器主要分为水基型灭火器、CO2型灭火器和干粉型灭火器,其中以干粉型灭火器配置最为广泛。在抽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应用于渔船的干粉灭火器的充装量参差不齐,充装量下至2kg,上至8kg。灭火器的充装量直接决定了其有效喷射时间和灭火性能,因此,法规对不同船长的船舶的充装总量均有规定;充装总量太少,势必减少灭火器的有效灭火时间。



渔港消防流程及设施设备配备需求


渔港火灾从发现到扑灭,可总结为四个阶段:发现火灾→初期灭火→后期灭火→救援总结,各阶段所需设施设备见表1。

第一阶段:发现火灾可以通过工作人员主动按火灾报警按钮,也可以使用消防管理系统中的火灾探测器探查,火灾探测器根据信息采集类型可分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特殊气体探测器等,对于保护区域内火灾信息的监测,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探测器。对于船上这种狭小封闭的空间可以安装感烟、感温、感光等探测器,一旦有火灾苗头,探测器将自動发出警报,用户所绑定的手机和管理平台也会同步接收到消息,相关人员将在第一时间感知火灾,同时渔船上也需要在有火灾隐患且明显位置安装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而对于大范围开阔的渔港空间内,既需要在高处安装能探测大范围的火灾探头,以便于能随时监测火灾的发生,也需要在码头上合适位置安装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操作。


第二阶段:初期灭火火灾初期一般火场面积小、温度低,是便于扑救的最佳时机。可以在渔船上有火灾隐患的位置安装自动喷淋喷头,当舱内有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水扑灭火灾,同时也需要在舱内存放手提式、拖式灭火器或者消防沙等设施设备,发现火灾时,使用灭火器或者沙子将其扑灭。码头面易燃物发生火灾时,可就近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拖式灭火器、消防沙等消防设备,也可以设置室外消防器材箱,用于存放消防救援有关的工具,如灭火器、消防水枪、消防水带、消防破拆工具等。在渔港范围内应安装消防广播,在火灾发生时,便于通知相关人员及时疏散,减少人员的伤亡。


第三阶段:后期灭火火灾后期一般火势变大,靠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沙等近身灭火的设备已经无法控制火势,此时需要借助大量的、有一定射程的水来进行灭火。若火灾发生在岸边或紧靠岸边的船上,可利用室外消火栓接上水枪或者消防车灭火;离岸距离不超过60 m,可在码头上设置消防水炮进行灭火;当火灾发生在远离岸边的船上,就需要启用水上救援措施,利用消防船、消防艇或者就近渔船灭火。


第四阶段:救援总结火灾结束以后,要及时开展救援,并对消防工作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利用消防广播或者消防安全宣传栏进行消防安全的知识宣传,提高渔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不同类型渔港的消防设施设备配备方案


为便于研究,通过分析卫星影像图和实地调研,将沿海渔港按照地形分为河道(狭长)型渔港和海岸(大水域面积)型渔港两类。河道(狭长)型渔港主要指渔港位于河流入海口的上游,沿河修建,渔船在渔港停泊也多表现为沿河分布,河道两岸的宽度一般不超过150 m。海岸(大水域面积)型渔港主要指渔港位于海岸,既有利用海域通过修建防波堤形成的具有较大掩护水域的渔港,又有利用陆地开挖的凹入式渔港,这类渔港的港池水域面积较为宽阔,渔船停泊区域较大,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或一级渔港。


河道型渔港内渔船停靠在河两侧岸线,中间留出通行航道,中心、一级渔港最远渔船停泊点距岸边的距离一般为40~60 m,二、三级渔港的距离一般为30~40 m,因此可根据渔船最远停泊点与岸边的距离进行消防设施设备配置。海岸型渔港因水域面积宽阔,渔港可选的停泊区域较大,既可以靠岸边停泊,也可以在港池内锚泊区抛锚停泊,且停泊位置远超陆地消防设备的保护半径,所以需要配备消防船或消防艇来解决港内渔船消防问题,但陆上消防设备的保护范围应覆盖陆域部分及靠岸停泊的渔船。


两种不同类型渔港消防设施设备配备方案:火灾预警和初期灭火阶段,两类渔港所配置的设施设备基本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要根据渔港实际情况,如距离、面积、火灾类型等因素,确定相应的火灾探测器种类、灭火器类型和数量等。在后期灭火阶段,两种不同类型渔港的消防设施设备配置方案的区别在于选取陆上固定式消防炮的理論射程,确保所有停泊渔船都在保护半径内,另外离岸距离超过陆上设施保护范围的渔船,则需要配置消防船、消防艇或者其他具有消防救援功能的船舶来解决灭火问题,具体配置的数量和类型则需要根据水域面积、停泊渔船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文章来源: 河北渔业、中国船检杂志社